釉下彩(胎-色-釉)又称“窑彩”,是指在成型的坯体上绘画,然后涂上白色透明釉或浅色釉,一次烧成(窑内高温1200-1400℃),釉下彩是指先在半成品坯体上画出图案,然后上釉,在高温窑中烘烤,它的特点是颜色在釉下,永不褪色,光滑平整,它包括青花瓷,釉下红瓷,釉下三彩瓷和五彩瓷。
1、釉上彩和 釉下彩的区别是什么釉上彩是指在烧制好的白釉或瓷器上,用颜料画出和装饰出各种装饰图案,然后在700℃-900℃左右的低温窑中进行第二次烧制,将着色材料低温固化的过程。其色料应用广泛,釉色鲜艳,品种丰富,艺术性强。因为画施在釉面上,容易磨损,被酸碱腐蚀。釉下彩是指先在半成品坯体上画出图案,然后上釉,在高温窑中烘烤。烧制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釉膜覆盖,晶莹透亮。
2、瓷器中什么叫釉上彩,釉中彩, 釉下彩它们都有什么特点釉下彩:瓷器是在成型的基体上涂上颜料,上釉后一次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瓷器。它的特点是颜色在釉下,永不褪色,光滑平整,它包括青花瓷,釉下红瓷,釉下三彩瓷和五彩瓷。釉上彩:是在烧制好的瓷器釉面上涂上有色物质,然后在600 ~ 900℃的窑炉中二次烧制而成的品种。这种颜色,因为涂在釉面上,用手摸起来有凸起的感觉。如釉色红、宋、五彩、粉彩、珐琅色、墨色等。釉中彩:陶瓷的烧色温度达到釉的熔化温度,釉熔化时陶瓷颜料沉入釉中,冷却后被釉层覆盖。本产品表面光滑,有玻璃光泽。因为色素不直接接触食物,所以铅(镉)的溶出量是安全的。这就是三种色釉的区别。
3、釉上彩和 釉下彩的区别1、烧成工艺不同的釉色(胎-釉-色)也叫“炉色”,是指将瓷坯先烧成白釉或单色釉的瓷器,再进行彩绘,最后在窑中低温(窑内600-900℃)烧成,主要是固化色料,保持成品的稳定性。釉下彩(胎-色-釉)又称“窑彩”,是指在成型的坯体上绘画,然后涂上白色透明釉或浅色釉,一次烧成(窑内高温1200-1400℃),烧制后的花纹被釉覆盖,表面光滑、柔软、光滑细腻,永不褪色。2,性能特点不同,釉色(有凹凸感,色泽鲜艳,价格低廉)鲜艳,釉面花纹突出。用手摸一下,会有凸起的感觉,因为颜色在釉上,容易磨损,被酸碱腐蚀,褪色。但由于烧成温度低,着色选料广,品种丰富,富有艺术性,用于陈设更佳,如釉里红色、宋加色、五彩色、粉彩色、珐琅色、墨色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