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、印度教和耆那教认为菩提树是神圣的,菩提树的梵文名原为“比伯罗书”,因佛教创始人在菩提树(梵天)下悟道,“菩提”意为“悟”,据说起源于树菩提树被下面的释迦牟尼唤醒,菩提树又名菩提榕、思维树、觉树,属于桑科榕属,它是印度的国树,菩提树是一种半常绿的热带大树,在旱季落叶,菩提树(菩提树a。
1、 菩提树是什么样的树?菩提树又名菩提榕、思维树、觉树,属于桑科榕属。菩提树原产印度,栽培于云南南部和广东。性强,不分土壤,土层深,排水好就能生长。阳光需要充足。性喜高温高湿,生育适宜温度为23 ~ 32℃。它可以通过播种、扦插或压条繁殖。在11月播种和收集种子,在阴凉处清洗和干燥种子,并储存在混合沙层中。第二年春天在苗床播种,播种或开沟都可以。覆土的厚度应该是没有种子,也不能太厚。播种后用小喷嘴喷壶浇水,搭建遮荫棚。当苗高5 ~ 10 cm时,可分床移栽或营养袋培养。早春是适合扦插的时间。取2年生的粗枝,剪下一些叶子,插在苗床里。春、夏、秋三季均可进行高压育苗。木材质轻而软,不耐腐朽,用于家具,案板,箱板等。叶子含有单宁;树脂可以用来制造硬胶;树皮汁和花被用于药。树冠美观,生长迅速,适用于行道树和景观树。
2、什么是 菩提树菩提树(菩提树a。)是桑科榕属植物。大树,幼时依附于其他树木,树高15-25米,胸径30-50厘米;树皮灰色,叶革质,三角状卵形,无花果果实球形至扁圆形,成熟时红色。雄花、瘿花和雌花生在同一个无花果果实的内壁上。卵巢光滑,呈球形。花柱细长,柱头狭窄。花期3-4月,果期5-6月。分布于日本、马来西亚、泰国、越南、不丹、锡金、尼泊尔、巴基斯坦和印度。它是印度的国树。中国唐朝初年,禅宗六祖慧能写了一首关于菩提树的诗,广为流传。“菩提无树”这首诗成为佛教理论“万物皆空”的经典句子
3、佛教的 菩提树是什么树?菩提树(学名:Ficusreligiosa),桑科榕属(又名榕属)植物。菩提树是一种半常绿的热带大树,在旱季落叶,其高度可达30米,树干直径可达3米。树干笔直,树皮灰色,这棵树的树冠呈波浪形,呈圆形。有了吊气根,伤口处会分泌乳汁,佛教、印度教和耆那教认为菩提树是神圣的。菩提树的梵文名原为“比伯罗书”,因佛教创始人在菩提树(梵天)下悟道,“菩提”意为“悟”,时至今日,印度教沙陀人还经常在菩提树下思考。位于斯里兰卡阿努拉省德普勒的一个San 菩提树于公元前288年开始种植,据说起源于树菩提树被下面的释迦牟尼唤醒。是目前最古老的有明确年龄的人工种植被子植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