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唐代,唐人对汉人经典的诠释似乎不甚明了,于是出现了新的诠释形式“疏”,既注解了文本,又注解了前人的注解,形成了经、注、疏三个层次,先秦时期没有“菜”这个词,用“疏”来表示,一个接一个,通过说要充满信仰、意愿、行动,充分发挥了它的深意,注:“疏木,草根可食,根据鸠摩罗什翻译的《阿弥陀佛经》作疏,仿照程观的《华严经》自制了一张钞票加以解释,一般来说,疏不违注意,所谓“疏不破注,“疏”即疏。{0}1、典籍体例中的“疏”是什么意思?“疏”即疏。这种文体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《逸书》。梁武帝阚在《说文解字序》中分析...
更新时间:2024-12-17标签: 作疏注解诠释汉代形式作疏 什么意思 全文阅读